古梅奇石圃
時間:2009-07-22 [ 大 中 小 ] 瀏覽次數: [ 打印 ] [ 關閉 ] [ 收藏 ]
梅園賞梅,自在古梅奇石圃。
步入古梅奇石圃,梅花那獨有的暗香早已乘著春風彌漫在空氣之中。素潔的白梅,清艷的紅梅,一株挨著一株,一叢連著一叢,那花便一朵朵一點點得迷住了人的眼睛。遠眺,就似粉色云霧輕繞山間,云蒸霞蔚般,念劬塔則在這云遮霧繞之中若隱若現。近觀,梅花萬朵,怒張花瓣。紅的如靨,不勝嬌羞;白的塞雪,冰清玉潔;綠的如水,盈盈欲滴。數十棵古梅,點綴在各景點,鐵干玉枝上芳蕊點點。蒼勁梅枝,在早春中,展現著傲人的風骨。置身梅林間,不由得讓人想起“疏影橫斜水輕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”的詩句來。
古梅圃內的建筑和設置格局不凡,恬靜幽雅。歲寒草堂、冷香亭、春風軒點布于紅梅綠樹中。石中奇葩“大華石”、“太湖石”、“靈壁石”等怪石嶙峋,神態生動,把古梅奇石圃園景襯托得更加多姿多彩。梅與蘭、竹、菊相配,四君子齊聚一堂,讓人充分領略梅之鐵骨錚錚、一樹而先天下春的風范。
由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、梅品種國際登錄權威陳俊愉教授親筆題寫館名的中國梅花博物館,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座以梅花為主題的博物館。梅花博物館裝飾盡顯中國民族風格。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,粉墻黛瓦,幾株蒼老古梅點綴其中,向參觀者展示中國梅文化與民俗文化的源遠流長。古樸的西南少數民族庭院,制梅用的瓦罐、火爐、水槽、篩子,向游客訴說著當地先民種梅、制梅的悠遠歷史與傳統。
中國梅花起源分布、演變發展、梅品種登錄、梅文化、梅園梅花等詳實資料,圖文并茂。一盆盆清芬、玉潔的朱砂、綠波、宮粉、胭脂紅梅花、蠟梅樁景,曲干虬枝、盤根錯節,苔鮮繞水、疏花點點、奇峰怪石,相映成趣。不禁令人想起古今的的梅花詩詞歌賦、梅花造型、插梅寄春,贊嘆我國的梅文化的悠久歷史。庭院前一垛照壁,上刻梁簡文帝《梅花賦》,為北宋大書法家米芾之墨寶。鑿技精湛,鐵劃銀鉤,龍飛鳳舞。愛梅之人無不為之贊嘆不已。
奇石圃,濃縮了梅文化的精華,展現了梅文化的博大精深,成為梅園賞梅的絕佳之處。
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1頁
責編:無錫市文旅集團